健康指南

健康科普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指南 > 健康科普
亲属之间不能互相献血吗?
2017年04月06日 作者: 来源: 阅读量: 打印本页

亲属之间不能互相献血吗?

免疫系统的两个极端

在高中学过生物的人可能都知道,正常人体之所以能抵御外界的各种病原体而很少生病,主要归功于由“三道防线”组成的免疫系统。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体内的病原体或来自异体的物质时,就会通过体液免疫(通过体液运输能使病原体失去致病能力的抗体来保护人体的过程)或是细胞免疫(通过免疫细胞与藏有病原体或是来自异体的“异常”细胞接触而使其死亡的过程)来阻断异常物质的入侵。然而,免疫过程并不总是伴随着好事,尤其是细胞免疫过程,很多时候它和排斥反应――一类导致器官移植失败的反应密切相关。

由于除极少数情况(器官供者与受者为同卵双胞胎)以外,移植进人体的器官都被看做“入侵”的“异物”,因此免疫系统往往会对移植进人体的器官展开攻击,导致它们失去功能,这就是器官移植后要使用药物抑制细胞免疫过程的一大原因。

不过还有一种排斥反应,是与此恰好相反的――患者的免疫系统出于医学需要(如造血干细胞移植(HSCT)时为了预防复发或排斥反应而清除先前存在的骨髓)或是因为疾病而反应低迷,而移植进患者体内的物质(骨髓、血液等)恰好富含从供者体内带来的免疫细胞,“山中无老虎,猴子称霸王”,这种情况下来自供者的免疫细胞就会把受者身体当成自己的“家”,开始攻击所有它们所认为的“异物”,也就是受者的身体组织。这一反应被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(GVHD),急性者可以直接致死,慢性者也会引发十分痛苦的症状。

输血相关性GVHD:罕见但致命的恶魔

GVHD这种可怕的移植并发症最常见于HSCT,一直是无数血液科医生最想越过的一道坎。然而,富含免疫细胞的除了骨髓,还有血液等组织,由于成本原因,多数国家的血液供应部门均不常规提供清除白细胞的措施,正常情况下临床所用的血液都会载有一定的来自供者的白细胞。而其中的淋巴细胞则恰恰有着导致GVHD的潜力,一旦患者的免疫系统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正常工作,这些经由输血进入体内的淋巴细胞也一样可以导致GVHD,这在医学上被称为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(TA-GVHD)。

TA-GVHD通常发生于输血后3天到一个月之间,患者会发生从皮疹、水样泻到肝衰竭、骨髓抑制等严重症状。尽管该病十分罕见,但一旦发生,并不会同骨髓移植引起的GVHD一样有治疗手段,死亡率高达90%以上,差不多可以说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。虽然该病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异常的患者中,但也出现过免疫系统完全正常的患者罹患TA-GVHD的情况。

除了免疫系统异常之外,输注近亲或其他基因类似的人所提供的血液,也会导致患上TA-GVHD的几率暴增,例如如果输注了未经处理的、来自一级亲属(父母、子女)的血液,患上TA-GVHD的几率是输注普通血液的11~21倍。因此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,通常情况下医院会禁止近亲之间的献血行为,之前提到的那种“挽了袖子就冲上去”的做法毫无科学道理。

“献血之后立刻能用”很难做到

抛开TA-GVHD的因素不谈,通过近亲之间献血来满足患者对血液的紧急需求,同样是一种不可取的手段。来自他人的血液很可能会携带其他病原体,而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检测不是耗费时间,就是根本无法做到常规提供。更何况,有些对普通人并没有明显危害的病原体,却会导致特定输血者的严重疾病,例如:

巨细胞病毒(CMV):CMV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毒,很大一部分人体内都会携带着它,它对正常人也不会造成较大影响,一般只会引起发热、肌肉痛等如同流感的症状。但对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而言,CMV十分危险,它可以导致胎儿的严重发育畸形,也可以引起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视网膜炎、肾上腺炎等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。由于CMV并非血液制品常规检查项目,孕妇或免疫低下者往往需要输注经过特殊处理以清除CMV的血液,新鲜血液很明显无法满足这一要求。

Epstein-Barr病毒(EBV):俗称EB病毒的EBV同样在人群中十分常见,也同样只会引起正常人的轻微症状(称为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”)。然而对器官移植患者而言,EBV可引起一种致命疾病――移植后淋巴增生障碍(PTLD),该病可引起严重症状,且能发展为恶性疾病。输注给器官移植患者的血液会被确保尽量不含EBV,而这一检查对于新鲜血液而言依然难以进行。

不过在现实生活中,也的确出现过患者急需大量血液,而除近亲以外几乎找不到其他来源的特殊情况。这种情况下医生会在确保近亲血液安全的前提下予以采血。采集到的新鲜血液会利用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,这样一来血液内能引起TA-GVHD的细胞就会被几乎全部杀死(红细胞和血小板不受射线影响,而淋巴细胞在射线下会很快死亡),此时再在输血时加装可以过滤白细胞的特殊滤器,患者就可以安心接受近亲所献血液而不必担心TA-GVHD了。

(作者:陆远熙)

信息来源:医学常识网